外國患者一般3至4歲確診衛生署早前分析本港自1995年至2015年55名經基因檢測確診的患者,現年由2歲至33歲不等,平均確診年齡為6.2歲。當中六成半患者因第15號染色體缺損致病,病徵較嚴重,平均4.8歲確診;而非染色體缺損患者發現病徵較遲,平均9.4歲確診。今次研究刊載於《歐洲醫學遺傳期刊》(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),分析指出,本港98.2%患者有中度或嚴重發展遲緩,過度歡笑者有83.6%,其他明顯病徵包括不能言語、癲癇及小頭等(見表)。參與研究的衛生署高級醫生(醫學遺傳科)陸浩明稱,近年外國研究發現部分患者於青春期後開始發胖,今次本港研究的成年患者中亦約有20%過胖,身高體重指數(BMI)達33至34。他說,英美等國家檢測技術發展較早,一般能在3、4歲前確診,香港確診年齡較遲,或因醫護對此症警覺不足,且近10多年才有較準確的分子遺傳學檢測技術。見女兒望牆發笑 誤會撞邪拜神28歲的關伽盈是香港首批確診患者,母親關太當年於加拿大分娩,兩個月後攜女兒回港,不久後伽盈便因嚴重肺炎留醫深切治療部,此後數年伽盈發展遲緩,兩三歲才懂走路,自幼兒園起,因嚴重智障要入讀特殊學校,關太只當作是肺炎後遺症。伽盈有睡眠問題,從小睡不足兩三小時便醒來,「那時我唔知女兒咩事,(夜裏)她可以望住幅牆在笑」,關太以為女兒「撞邪」,為此去拜黃大仙。直至伽盈5歲抽筋入住瑪嘉烈醫院,兒科醫生懷疑是天使綜合症,叫關太到位於伊利沙伯醫院的診所檢查,但因之前曾檢查無果被拒絕,幸瑪嘉烈醫生堅持轉介,化驗終證實伽盈第15號染色體缺損。關太慶幸該醫生告知此病遺傳至第二胎機會極微,才敢再懷孕,一年後誕下孖女,「如果無佢(瑪嘉烈的醫生),我兩個(幼)女唔會出世,連自己個(長)女咩事都唔知,仲要係弱智,點會夠膽生第二胎」。